李大釗詩歌中的民族情懷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08-16 14:43來源:學習時報 “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這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在《獄中自述》中的明志之言。他為民族之辱而痛、為民族之困而愁、為民族解放而斗爭,最終為民族而犧牲。李大釗深切的民族情懷不僅體現在其哲學、政治學、歷史學等著述中,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其詩歌作品中。 為民族之危殆而落寞悲愁 李大釗早期的詩歌充滿了對落后、戰亂、苦難之民族的悲愁之情。1907年,年輕的李大釗便心懷報國之志,為探尋民族救亡良策而踏上求學之路。正如他在《獄中自述》中所言:“釗感于國勢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乃赴天津投考北洋法政專門學校?!?/span> 1908年,李大釗作《登樓雜感》:“荊天棘地寄蜉蝣,青鬢無端欲白頭。拊髀未提三尺劍,逃形思放五湖舟。久居燕市傷屠狗,數覓鄭商學販牛。一事無成嗟半老,沈沈夢里度春秋。”此詩廣用典故,所涉皆與民族、國家有關,其中人物皆為愛國志士,具有民族情懷。一方面,李大釗借劉備“拊髀未提三尺劍”之典故比喻自己欲建功立業而又不能的悲傷之情,借荊軻、高漸離刺秦之典故寄托對英雄功未成而身先死的遺憾,借鄭國牛商弦高之典故表達自己報效祖國的決心和愿望。另一方面借“蜉蝣”喻人生苦短、時光易老,“感慨韶華似水流,湖山對我不勝愁。”一種對歲月蹉跎而無所建樹的愁悶之情撲面而來?!凹覈甓嚯[恨,英雄千載幾荒邱?!变秩玖艘环N家國遭難而英雄落寞無為的孤獨憂傷之情?!昂L炝嚷溟e云去,淚灑西風獨依樓?!备菍⑦@種孤獨憂傷之情推向高潮,我們仿佛看到一位愛國青年孤獨地佇立在風中,仰天而望,以至潸然淚下。 為民族而戰斗的壯志豪情 隨著思考的深入和思想的發展,李大釗對于民族危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雖依然有愁悶之情,但這種愁悶之情逐漸被內心冉冉升騰的豪邁之情所取代。1909年冬,李大釗在《歲晚寄友》(二首)中寫道:“九世仇堪報,十年愿未違”“廿年余壯志,千里寄新詩”。面對因帝國主義入侵、軍閥割據而四分五裂的祖國山河,李大釗內心升騰起為國復仇的堅毅之志。這是一位有志愛國青年內心的獨白,體現了李大釗從最初的苦悶憂愁到逐漸堅定意志的轉變。在《哭蔣衛平》(二首)中,李大釗一方面為滿目瘡痍的民族而痛哭,“國殤滿地都堪哭,淚眼乾坤涕未收”;另一方面又為失去好友而悲哭,“半世英靈沉漠北,經年骸骨冷江頭”。詩中李大釗感慨未能如戰友一般親身為國家民族而戰斗的遺憾,“我入平山遲一步,君征絕塞未曾回”。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意欲捍衛民族國家利益的沖天豪氣,“千載胥靈應有恨,不教胡馬渡江來”。 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在照耀,李大釗心中的革命道路越來越清晰,這一變化也反映在其詩歌中。在《贈筱舫、壽山》(二首)中,李大釗寫道:“策馬玉門關,不為兒女顏。悲歌辭易水,壯志出天山。”詩中流露出一種策馬奔騰的革命豪情和英雄氣概。1916年,李大釗由橫濱搭法輪赴春申,在太平洋舟中作:“義聲起云南,鼓鼙動河北。絕域逢知交,慷慨道胸臆。中宵出江戶,明月臨幽黑。鵬鳥將圖南,扶搖始張翼;一翔直沖天,彼何畏荊棘。相期吾少年,匡時宜努力。男兒尚雄飛,機失不可得?!贝嗽娍犊阈匾?,表達了作者對投身革命的期待向往和不怕困難的戰斗精神。他寄望自己和時代青年心懷凌云報國之志,如大鵬展翅般不懼風雨、勇往直前。在《送幼蘅》中,李大釗寫道:“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明確表達了其拋卻憂愁、投身革命的決心,并期待革命勝利之時,痛飲三杯、再造神州,一股英雄豪邁之情躍然紙上。 為民族而犧牲的大愛真情 由于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李大釗的詩歌形式逐漸由古體詩向新詩轉變,但其深切的民族情懷始終不變,其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讓人動容。在《黃種歌》中,李大釗用直白的語言闡明了自己的革命態度:“不怕死,不要錢,丈夫決不受人憐。洪水縱滔天,只手狂瀾。方不負石筆鐵硯,后哲先賢。”此詩中的生命價值觀與其在《犧牲》中所言“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以及在《死》中所言“死不是那樣可怕的啊!”所秉持的價值觀是一樣的。在《歡迎獨秀出獄》中李大釗滿懷革命的希望和熱情,“可是你不必感慨,不必嘆惜,我們現在有了很多的化身,同時奮起:好像花草的種子,被風吹散在遍地”。雖然革命遭受挫折,革命者受迫害,但李大釗已經深刻意識到革命的種子在孕育和萌發,革命的力量在積蓄和壯大。他堅信革命的火焰必將熊熊燃起,革命必將勝利,人民終將自由,民族終將獨立。在《雙十字上的新生活》中,李大釗寫道:“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國,愛世界的人類”,“我們當真愛他,應該把我們自己犧牲給他”。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因革命被敵人殺害,他為自己摯愛的家、國和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譜寫了生命最華美的樂章。 李大釗的詩歌雖數量不多,且集中在1908年至1919年,但這些詩歌卻真切地反映了他從彷徨無奈到堅定樂觀的革命心路歷程,彰顯了其矢志不渝、堅強執著的革命意志及其憂國憂民、以身報國的民族情懷,其詩歌雖語言樸實,卻風格多樣、感情真摯、激蕩人心,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王善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