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論廉潔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7-25 09:41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日知錄》書影 圖片來源:《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 在中國思想史上,顧炎武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廣泛的閱讀與深入實地的調查,讓顧炎武具備了博洽深邃的學識。顧炎武一生撰著豐富,留下了《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及《顧亭林詩文集》等。尤其是《日知錄》,顧炎武耗費大半生精力撰成,可謂“平生之志與業皆在其中”?!度罩洝肥穷櫻孜涞淖x書筆記,學有所得,隨時札錄,篇幅不拘長短,內容豐富,并有他的獨到思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顧炎武在《日知錄》中提出的。每個普通人都與國家、民族的未來息息相關,每個普通人都應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做出貢獻,這種深沉的責任意識,在后世不斷為人提起,已融入到我們的文化血脈中。 《日知錄》中有不少涉及廉潔文化的內容。古人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顧炎武贊同這一觀點,認為禮、義、廉、恥缺一不可,四者之中,他尤其重視恥。在《日知錄》卷十三《廉恥》中,顧炎武說:“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于無恥也?!币粋€人沒有羞恥之心,視貪得無厭為正常,則廉與之遠矣。 顧炎武在《與友人論學書》一文中說:“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為官者當以何為恥?在顧炎武看來,為官者不能以粗衣淡飯為恥,而要以不能恩澤百姓為恥。 顧炎武認為既然選擇了做官,就應當知廉恥、存戒懼、守底線,要重視以上率下。諸葛亮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后主劉禪自報家財、交代后事,“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引用諸葛亮的這段話,告誡為官者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學習諸葛亮甘守淡泊、清正廉潔的品質。 顧炎武對貪官污吏痛心疾首,主張依法嚴懲貪污腐敗。他在《日知錄》中提到了范仲淹:范仲淹任參知政事時,著手吏治改革,他根據政績、才能和品德,將不稱職者的名字從花名冊劃掉,同僚在一旁勸止,您這一筆把名字勾掉容易得很,但是這一筆會使一家人痛哭!范仲淹說:“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一家哭與一路哭哪個更好?清除一個貪官污吏,只是一個家庭在哭泣;不清除會有一方百姓要哭泣。 顧炎武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應當做到崇儉抑奢。顧炎武平生注重節儉節制,并且以此訓導親朋好友。他在《與李中孚書》中說自己“南歸尚未可期”,竟是因為“過江而南,費須五倍”。在北游期間,顧炎武通過墾荒、養殖、買賣田產積攢千金,但獲取的錢財也僅供飲食、抄書、刻書、印書所用,絕不鋪張浪費。 顧炎武認為君子厲行節儉,才能教化人心。在《日知錄》卷十三《儉約》中,顧炎武列舉了漢代的許劭、北齊的李德林等人以廉節勵、改良社會風氣的生動案例。唐代名相楊綰,品性堅貞廉潔,車輿服飾儉約樸素。御史中丞崔寬家財萬貫,史料記載“有別墅在皇城之南,池館臺榭,當時第一”,但在楊綰的影響下,崔寬由奢入儉,下令拆毀別墅華屋。還有京兆尹黎干,日常出入原有百余人跟隨,后來主動摒棄驕奢淫逸,只留十騎。 這讓顧炎武意識到為人立世要做到“修之身,行之家,示之鄉黨”,以自己為出發點,一層一層擴展出去,由小家至大家,才能久久為功。(葉玲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