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斑斑 | 珠還合浦廉為珍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5-01-03 06:5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成語“珠還合浦”指的是物失而復得、人去而復回。這一成語的背后,是動人的廉潔故事。珍珠固然珍貴,但更為珍貴的是廉潔的品行。 海絲大港 循吏除弊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滅,漢朝在其地設置了九個郡,合浦郡為其一,下轄合浦縣、徐聞縣等五縣,合浦郡治設在合浦縣,也就是今天廣西北海合浦縣。 “合浦”本意指江河匯集于海之地。作為南流江注入北部灣的入海口,漢代,合浦與相鄰的徐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經濟繁榮。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漢朝使者和商人攜帶各種絲織品等中國出產之物,從合浦、徐聞出發,沿途與東南亞、南亞、西亞甚至非洲的國家貿易,換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等舶來品。今天,我們可以在合浦的漢代文化博物館中,看到奪人眼目的水晶瑪瑙、琥珀松石等,它們多是循海上絲綢之路從異域輸入,見證了合浦往昔的繁華。 其實,合浦本地有一項人見人愛的特產,這就是珍珠。清代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說:“合浦珠名曰南珠。其出于西洋者曰西珠,出東洋者曰東珠。東珠豆青白色,其光色不如西珠,西珠又不如南珠?!焙掀终渲樵诠糯仁巧唐罚彩钦滟F的貢品。 《后漢書·循吏列傳》中記錄了一位叫孟嘗的循吏。他曾任合浦太守,到任時,本來盛產珍珠的合浦竟已無珠可采。一問才知,原來此前幾任太守為人貪婪,為了獲得珍珠,不顧蚌孕規律,威逼哄騙百姓下海無度采集,以至打破生態平衡,“珠遂漸徙于交趾郡界”。珍珠產量下降,對于合浦而言,牽一發而動全身,導致商旅不來,貿易不通,物資匱乏。受影響最大最直接的還是以采珠為生的百姓,他們平時采珠以換取糧食,如今無珠可采,就無法以珠換糧,難以養家糊口,極度貧窮者甚至餓死于道。孟嘗“革易前敝”,禁止濫捕亂采,讓珠蚌有休養生息的時間。不到一年,合浦的珍珠產量恢復,“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這就是“珠還合浦”的典故。 孟嘗高潔,他“少修操行”,曾在郡中擔任“戶曹史”,即協助戶曹辦理民戶、祠祀、農桑等事務。后來,孟嘗接連“舉孝廉”“舉茂才”,曾任縣令,以廉潔善治著稱,后升任郡守。合浦南珠細膩光潤,渾圓剔透,審美價值、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作為合浦太守,離任時帶兩三顆珍珠作為土特產、紀念品回家,看上去也無傷大雅,外人更難以察覺,孟嘗卻不為所動,告歸回到會稽(今浙江紹興)上虞老家后,仍從事農耕,直到七十歲時病故。同時代人因此稱贊孟嘗“南海多珍,財產易積,掌握之內,價盈兼金,而嘗單身謝病,躬耕壟次,匿景藏采,不揚華藻?!?/span> 由于孟嘗為官廉潔,為人低調,他回到家鄉后,有不少人愿意住在他家附近,以便時時向他學習,聆聽教誨,由此可見,美德的感召力有多大。 為政輕簡 廉名傳世 探尋合浦的行政區劃變遷,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貞觀八年(634年),又改越州為廉州。此后,廉州作為專名被長期沿用于路、府、縣、鎮等不同行政區劃,今天合浦縣還有廉州鎮,是合浦縣人民政府駐地。 這片土地之所以被稱為廉州,是因為境內有大廉山,而大廉山的得名,是因為東漢初年任職合浦的費貽。 費貽是四川人,“少好學,有志操,為鄉黨所推重”。他生活的新莽末年,天下紛擾,群雄競起。當時公孫述割據蜀地,到處招攬人才。公孫述“性苛細,察于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當時不愿被征召的名士李業、王皓、王嘉等人都遭其殺害,譙玄因其子獻出萬貫家財方幸免于難。 費貽也在征召之內,但他不愿效力公孫述,遂“漆身為癩,佯狂避世”,將全身涂上漆,身體污損令人觸目驚心,并佯裝癡狂,以此躲避公孫述的征召,“退藏山藪十余年”,直到建武十二年(36年)公孫述兵敗,他才出山。 費貽重節操、講仁義,在當時頗具影響力。漢光武帝劉秀接見他時曾說:“寡人思卿久矣,未能得見,今幸屈至,喜躍弗勝”,對費貽的品德和聲望表示充分肯定,很快便任命他為合浦太守。 新莽末年以來,戰亂頻仍,百姓顛沛流離,到建武十二年,東漢統一全國時,“天下疲耗,思樂息肩”。一方面,合浦作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終于擁有了安定的發展環境,海外貿易亟待恢復;另一方面,合浦作為邊郡,遠離京城,又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當時尚有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這樣一個政治、經濟都比較重要的地方,尤其需要一位忠誠仁義而又有智慧才干的太守。 費貽果然不負所望。相傳他到任后,有官員為討好他,深夜送來當地“土特產”——一顆拇指大小的珍珠,被他嚴詞拒絕,次日即調查官員貪瀆之事,并上報朝廷,合浦政風為之一振。 據地方志記載,費貽在合浦期間,“政輕簡”,“輕”是指輕徭薄賦,“簡”是指慎用刑罰,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前文提到,合浦許多人以采珠為業,以珠易糧,在產珠少時,不免陷入到糧食短缺的困境。為此,他大力推行農耕,獎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同時引進中原種桑抽絲織布等技術,讓當地百姓生活更有保障。 費貽任滿離開合浦時,百姓感念他的廉潔為民,攀轅百里挽留,一直送到今合浦縣公館鎮一座大山下,后人遂將此山命名為“大廉山”,后來更將大廉山腳下的一塊盆地稱為“大廉垌”,流經合浦的南流江又稱為“廉江”,費貽在城里帶人挖的一座井稱為“廉泉”。如此多與廉有關的地名,可見費貽的故事與品德已深入百姓心中,深入當地歷史文化脈絡中。 以費貽和孟嘗為榜樣的廉州古代官吏,代不乏人。廉州之名始終警醒著他們,勿以不廉污廉州。其中北宋一位叫危祐的官員因直言而被外放廉州,同僚湊錢買了一把扇柄上鑲有珍珠的聚珠扇送給他,他感嘆道:“方為廉州太守,而執此扇以對吏民,獨不愧州名乎?”將聚珠扇退還給同僚,不予接受。史料中關于危祐的記載不多,但記下了他的一句為民之言:“某不敢擾民以固位也!”即不以百姓利益為代價來鞏固自己的官位,言辭鏗鏘,擲地有聲。 廉州之廉,不是圖一己之名,而是行千秋大道,不是只講個人品行清正廉潔,而是更注重以民為本、為民謀利。廉官為廉州百姓著想,廉州百姓也一直將他們記掛在心間。 不貴異物 丹心為國 唐朝除了將越州更名為廉州外,還曾將“珠還合浦”作為科舉考試的題目。 唐貞元七年(791年)進士試,要求考生以“珠還合浦”為題寫一篇賦,限定以“不貪為寶、神物自還”為韻腳。這一科,全國僅取進士三十人。流傳下來的《珠還合浦賦》共四篇,其作者,有古稀狀元尹樞,以文學名世的陸復禮,以書法著稱的林藻,還有后來以夙夜在公留名的令狐楚。 二十六歲的考生令狐楚在珠還合浦的故事中看到古人以仁為貴的價值觀,他才思俊麗,文采飛揚,寫下了“于惟明時,不貴異物。徒飾表者招累,而握珍者難屈”的佳句,這也成為他一生的信條?!杜f唐書》稱贊令狐楚“累居重任,貞操如初”,評價不可謂不高,而他也當得起這一評價。 令狐楚生活在唐朝藩鎮割據、朋黨惡斗的時代,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以大局為重,以百姓為本。令狐楚“善撫御,治有績,人人得所宜”,任宣武軍節度使(治所在今河南開封)時,他廢除嚴刑苛令,以仁慈寬惠治理素來驕橫的兵士下屬,使其心悅誠服,他還將舊例撥給節度使本人的二百萬錢捐出,用來修繕衙署;任天平軍節度使(治所在今山東東平)時,轄區內連年大旱,甚至發生人吃人的慘劇,令狐楚向富戶借糧救濟貧民,使流民數量大為下降,穩定了社會秩序。 令狐楚對名利尤其淡泊。他于開成二年(837年)病逝,逝前曾對子女說:“吾生無益于時,無請謚,勿求鼓吹,以布車一乘葬,銘志無擇高位?!鄙磺罄?,死不求名,而當時的他,其實還在山南西道節度使(治所在今陜西漢中)任上,掌管十七個州,是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令狐楚曾在《少年行》組詩中寫道:“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绷鵁o私只為公,丹心從來系家國,廉從來不只是面對財貨不動心,更是對高潔品格的堅持,對國事家事的關懷。(趙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