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治世“三觀”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12-06 15:46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當中多次引用管仲名言。管仲無疑是一個值得我們重點研究的歷史人物。管仲的為政有諸多首創之舉:他主張富民強國,一個區區小國居然能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首開春秋霸業,縱橫四十年無敵手。他最早懂得宏觀經濟調控,故設“輕重九府”;他實施“相地而衰征”,實行土地承包經營;他“興市勸業”,以市場作用帶動就業;他“睦鄰慎戰”,實現和平崛起;他的重民思想被后來的儒家所宣揚;他的“明法審數”被后來的法家所傳承。管仲深受孔子、司馬遷、諸葛亮、李白,以及政治家房玄齡、魏征等歷代先哲的推崇。梁啟超評價管仲為“國史上第一流人物”。管仲的治世之策與圖強之略,貫穿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社會,傳承至今。 人才觀 眾人拾柴火焰高。管仲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離不開背后強大的群體支撐。正是有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諸如鮑叔牙、高傒、國懿仲、隰朋、寧戚、賓胥無、東郭牙、王子成父等人在管仲周圍,創造性地執行桓公、管仲的決策,齊國的霸業才最后走向了成功。 管仲向齊桓公提出:建成大廈,決不能單憑一根木材;匯成大海也決不能僅靠幾條涓涓細流。君欲成就大業,必須任用五杰:舉動講規范、進退合禮節、言辭剛柔相濟,我不如隰朋,請任命他為大司行,負責外交;開荒建城、墾地蓄糧、增加人口,我不如寧戚,請任命他為大司田,掌管農業生產;在廣闊的原野上使戰車不亂、兵士不退,擂鼓指揮著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成父,請任命他為大司馬,統帥三軍;能夠斷案合理公道,不殺無辜者,不誣無罪者,我不如賓胥無,請任命他為大司理,負責司法刑律;敢于犯顏直諫,不避死亡、不圖富貴,我不如東郭牙,請任命他為大諫之臣,主管監察諫議。 可以看出,管仲推薦人才的觀念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出于公心,從事業角度選才。管仲之所以向桓公推薦五杰,最重要的原因是社稷的需要。管仲認識到,國家要圖強,僅僅靠桓公的支持和自己的謀劃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大批人才來群策群力;光有正確的決策,沒有具體的行動是很難支撐的,還需要有一大批實干家來落實解決;治理國家是一個系統工程,僅僅有一個方面的人才是不夠的,還需要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法律等方方面面的能人。基于此,管仲才向桓公推薦了五杰。事實上,五杰均與管仲個人交往不深,多與管仲素昧平生。由此可知,管仲完全摒棄了個人私利和感情因素,真正做到了大公無私、為國選賢。 二是注重人才的群體效應。管仲之所以推薦五杰,潛意識里有這樣的理念: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完成宏圖大業,就必須依靠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就必須有一個充滿智慧的群體來作為基礎。這一點不僅僅說明管仲的品德高尚,有容人之心,而且說明管仲在智慧上的過人之處。領導能重用一兩個人不算本事,能重用一批人,注意發揮群體效應,才是真正的本事。 三是注重用人所長。在管仲看來,人才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王子成父是軍事人才,你叫他干外交就是強人所難;東郭牙性情耿直,干監督可以,干外交就得和外國天天鬧別扭。所以把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使其人盡其才,是事業發展的關鍵。管仲在向桓公推薦五杰的談話中,真誠熱情地贊美了五個人的長處,對五杰充滿了信任和期待。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讓桓公相信自己的推薦,他竟然連用五個“我不如”來強化桓公對五杰的重視程度,一片赤誠,由此可見。 四是準確地定位自我和人才之間的關系。管仲向桓公推薦五杰的談話結尾,很耐人尋味。管仲既客觀地分析別人的優點,認為他們在具體領域內的才干超過自己,又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優點,擺正了自我和人才之間的關系,從而為自己和五杰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創造了良好條件。 五是用人不疑。從五杰上任后政績突出、表現優異、功勛卓著的事實可以看出,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管仲用人不疑,善于發揮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制度觀 管仲被拜為相國之后,輔佐齊桓公執政齊國四十年,將地處邊遠、弱小、貧窮的齊國發展成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強大國家,齊桓公因此成為春秋第一霸主,這完全得益于管仲對齊國所實施的一系列行政制度和優化舉措。 首先實行了國野分治。本來,西周就有國都和鄙野之別,但此前的齊國未實行。這次管仲就把齊國分成“國”和“野”。其中,國都劃分為二十一鄉,士居十五鄉,工居三鄉,商居三鄉。每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子和高子各管五個鄉。對于野,以三十家為一邑,十邑為一卒,十卒為一鄉,三鄉為一縣,十縣為一屬。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并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范圍,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每年正月向桓公匯報述職。 國家中“慈孝”“聰慧”“拳勇”出眾者,由鄉長推薦試用,稱職的委任為吏,任用稱職的又可以晉升,直至升為上卿助理。選賢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祿制,擴大了人才來源,這一制度成為日后科舉制度的雛形。與此同時,管仲推行禮法并重,即推行道德教化。 其次通過行政制度的優化來加強軍事。管仲主導實行了兵民合一制度,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每家出一人為士卒,每軌為一伍,每里五十人為一小戎,每連二百人為卒,每鄉兩千人為一旅,五鄉一萬人為一軍,十五鄉共三軍。齊桓公、國子、高子三人就是三軍元帥,齊桓公率中軍,國、高二氏率左、右軍。這樣就把保甲制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年春秋農閑時以狩獵來訓練軍隊,有戰事時出征。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斗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同時,管仲又規定全國百姓不準隨意遷徙。人們之間團結居住,做到夜間作戰,只要聽到聲音就辨別出敵我;白天作戰,只要看見容貌,大家就能認識。為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 經濟觀 管仲實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稅收政策,這是他發展經濟的第一項措施?!八ァ钡囊馑际堑炔睿罢鳌笔菍r民的地租,不是對于奴隸主貴族的稅。就是說,按土地的好壞,分成等級,對農民按等級收稅。這樣使賦稅負擔趨于合理。同時,管仲還提出了“井田疇均”“無奪民時”的指導原則。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具體如何實施呢?“二歲而稅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歲饑不稅。歲饑弛而稅?!本褪钦f,每兩年收一次稅,豐年的稅率是十分之三,平年十分之二,差一點的年收十分之一?;哪瓴皇斩?,等到災情緩和之時收稅。 發展經濟的第二項措施就是實行“官山?!钡膲艛嘟洜I政策?!肮偕胶!敝械摹吧胶!保馐恰吧胶V亍薄吧胶V畼I”“山澤之利”,主要指藏于大海中的食鹽和藏于山嶺中的鐵礦兩項重要資源?!肮偕胶!眲t是實施制鹽業和冶鐵業的國家壟斷性經營,實施食鹽和鐵器的國家專賣。這種“官山?!钡恼呒捌鋵嵤?,表面看來國家沒有另外增加稅種或提高稅率,不致引起社會民眾的驟然反對,實際上通過鹽鐵業產運銷的政府壟斷性控制和運營,對鹽鐵生產者以及消費者進行了普遍性和強制性的掠奪,很隱蔽很巧妙地獲取了巨額財政收入?!肮偕胶!闭叩耐菩?,鹽鐵壟斷利潤的獲得,迅速增加了齊國國家財政,為齊桓公的霸業奠定了堅實的財政基礎。 發展經濟的第三項措施是實行宏觀調控政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穩定物價。國家采取“斂輕散重”的策略,購進人民所輕者,拋售人民所重者,這樣既可以穩定物價,又能使政府從中獲利。管仲還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二是壟斷貨幣。貨幣是國家控制經濟的重要工具。所以,國家必須掌握貨幣的鑄造和流通。三是控制流通。為保證本國缺少而重要的商品不外流,采取“天下下我高,天下輕我重”的措施,保持重要物資的高價,也會使天下的重要物資流入本國。而對本國的剩余商品,則采取“天下高我下”“天下重我輕”的低價政策,促其對外傾銷。在一般情況下,要做到“天下高則高,天下下則下”。四是藏富于民。管仲說過一句名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比绾螌崿F“富民”的目標呢?管子認為發展農業生產最重要。當然,管子不僅重視農業生產,而且也十分重視工商業。這正是他比先秦的其他思想家更高明、更睿智的地方。管仲的經濟政策,使齊國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為齊國在日后的爭霸戰中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紀連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