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斑斑 | 廉光久與日齊暉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4-11-22 14:2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取得山石置帆底,廉光久與日齊暉?!边@是古人歌詠“廉石”的詩句。廉石,又名郁林石、壓艙石,源自三國時代郁林太守陸績的故事。故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有的故事轉瞬即逝,有的故事卻有長久的生命力。廉石的故事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在陸績逝世后,廉石經歷多次遷移,保存至今,而歌詠廉石的詩文也未曾中斷。這一切豐富了廉石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一個耀眼的廉潔文化符號。 走馬上任到郁林 抱病還鄉石壓艙 中國古代有一塊著名的“廉石”,至今人們還可以在蘇州文廟明倫堂前見到它。廉石的得名,源自三國時代曾任郁林太守的陸績的故事。 陸績(188年—219年),字公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出身江東士族,父親陸康曾做過廬江太守。陸績以孝親、廉潔、好學而聞名當時?!皯验龠z親”的典故,說的就是陸績六歲時發生的故事。陸績六歲時,父親帶他去九江拜訪袁術,袁術拿出橘子給他吃,陸績偷偷在懷中藏了幾個橘子,在辭別時橘子從衣服中掉了出來。袁術開玩笑道:“陸郎作客而懷橘,何為耶?”陸績有些不好意思,將實情告訴他:“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袁術聽罷,稱贊陸績“幼而知孝”,長大后必成人才。 孫權曾任命陸績為郁林(郡治在今廣西貴港)太守,加偏將軍,給兵兩千人。郁林地處嶺南山區,氣候炎熱、濕潤,是古人聞之色變的煙瘴之地,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但陸績欣然赴任。 陸績到任后,跋山涉水到各縣體察民情,安定地方;帶領民眾筑固郡城,開鑿水井,改善水質,提升衛生條件;輕徭薄賦,鼓勵耕織。陸績的一系列舉措改善了郁林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因而他深得尊敬和愛戴。出于對他的熱愛,當地百姓將其開鑿的井稱為“陸公井”。到了五代時,南漢一個叫劉博古的刺史,為紀念陸績幼時“懷橘遺親”的孝道故事,又在“陸公井”旁邊栽植橘樹,所以當地百姓又親切地將此井叫做“懷橘井”。 陸績博學多識,在處理日常政務之外,他的精力集中在著述與研究上,他通天文、歷算,制《渾天圖》,注《周易》,撰《太玄經注》等。應當說,他在嶺南傳播儒家文化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陸績任職郁林,為官清正廉潔,鞠躬盡瘁,因而州郡得治,但繁忙的軍政事務和山區的瘴癘之氣日漸消損了他強健的身軀。孫權知道后,便下令讓他回鄉休養。 陸績帶著妻兒抱病還鄉時,收拾了全部家當,船還是輕飄飄的。船行千里,如果裝載太單薄,遇到風浪就容易被打翻。掌舵的艄公建議陸績多帶些東西回鄉,設法增加重量,這時岸邊的一大堆石頭映入了陸績的眼簾,他請人將石頭搬入船艙,這下終于夠重量了。這艘以石頭壓艙的船只,一路穩穩當當地載著陸績和家人平安回到了蘇州。陸績為了教育子孫后代,舍不得丟棄這些石頭,挑選其中最大的一塊立在自家門前。 陸績“以石壓艙”回到故鄉,何嘗不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衣錦還鄉”?運回的是普普通通的石頭,而不見耀眼的金銀珠寶,正反映陸績堅守清廉之操而不改,這是比金銀珠寶更值得驕傲的財富。 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吳書》記載,大概是陸績還鄉不久,他自知時日無多,自作辭曰:“有漢志士,吳郡陸績,幼敦詩書,長玩禮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嗚呼悲痛!”另一首辭曰:“從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車同軌,書同文,恨不及見也?!惫?80年,西晉短暫統一中國,距陸績去世61年。 陸績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兒子陸宏、陸叡與幼女陸郁生,郁生正是在郁林出生的。后人為了紀念陸績,將其故宅定為家庵,稱作“懷橘庵”。 世代守護如珍寶 廉石不滅傳千年 廉石,在陸績身后并沒有被人忘卻,那塊采自郁林的石頭在到達蘇州后,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唐代寫下“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等名句的詩人陸龜蒙是陸績的后代?!缎绿茣り扆斆蓚鳌诽貏e提到了廉石的故事:“陸氏在姑蘇,其門有巨石,遠祖績嘗事吳為郁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郁林石’,世保其居云?!睋W者考證,陸龜蒙住在婁門內的臨頓里,今蘇州城內還有一條路叫臨頓路。 宋代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為陸績立傳,也提到了廉石保存在蘇州陸氏宅第中。值得注意的是,唐人和宋人都習慣稱這塊石頭為“郁林石”。 廉石之定名,應是在明代。明弘治九年(1496年)夏,監察御史樊祉到訪蘇州,聽說婁門內臨頓里有塊“漢陸公郁林石”,又聽當地百姓講起陸績的故事,他認為先哲遺物,應該加以表識,妥善保管,教化后人,于是命人將“郁林石”從陸氏舊宅移至城中察院一側,并為之建亭保護。 樊祉將這塊石頭正式定名為“廉石”,并在石上朱書“廉石”二字,落款為“賜進士第文林郎巡按直隸蘇松等府監察御史河南胙城樊祉立,弘治九年,歲在丙辰夏六月吉旦”。蘇州狀元吳寬寫下《廉石記》記載此事,文中寫道:“蓋當漢末,吳郡陸公績仕于孫氏,為郁林太守。相傳泛海歸吳,舟輕恐覆,取巨石為裝,蓋其廉如此。公家婁門之內,臨頓里之北。石留民家,至今猶存而埋沒土中,僅露其背,過者猶能指而稱之曰:‘此漢陸公郁林石也?!晃从斜碜R之者?!彼Q贊樊祉保護廉石之舉,并希望過往的人看到廉石時,不妨駐足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凡過而視之者,其廉士固欣然摩挲愛玩,以益勵其操。若夫貪者,將俯首赧顏趨而過之,有不動心而改行者,尚得為人類也乎?” 清代,因裁撤察院,蘇州察院署改為武弁官舍,覆蓋在廉石上的亭子也荒廢了??滴跛氖四辏?709年),蘇州知府陳鵬年修建府學文廟,他治理蘇州“剛毅而能慈愛,尤以廉干稱”。他非常欽佩明代蘇州知府況鍾,于是在府學補建況公祠。況鍾三任知府,最后卒于任上,他“不帶江南一寸棉”,兩袖清風,盡力解決蘇州重賦的問題,減輕百姓負擔,是蘇州人心目中為民分憂的清官廉吏。陳鵬年將廉石移入府學內,“置立以對況公祠”,目的是希望府學生能以陸績和況鍾為榜樣,在獲得功名后都能清廉為官。明代蘇州府學在今蘇州中學的位置。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廉石遷至蘇州文廟明倫堂前。 陸績故里的父老鄉親和敬慕陸績的有識之士,始終將廉石視作“寶石”一般呵護,所以廉石經歷了千年風雨,幾易其址,卻能存留至今。 廉石精神千秋在 詩詞歌詠戒后昆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贊美廉石、贊美陸績的詩文不在少數,這使得廉石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成為一個耀眼的廉潔文化符號。 明代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來郁林任知州的楊于陛曾寫《題廉石》詩,贊曰: 炎荒之地有寒山, 更有陸公一片石。 朝夕往還唯丈親, 米顛下拜我尤癖。 郁林有一座寒山,楊于陛曾寫過一首《題寒山》,說入此山中,“五月卻銷炎火熱,可能三伏是三秋”。大概這山中也有一塊“廉石”,是郁林人為紀念陸績而立的。楊于陛很喜歡到山中欣賞這塊石頭。“米顛下拜”說的是北宋草書名家米芾的故事,米芾性格古怪,在安徽無為做官時,見官署中有一塊奇石,高興地說:“此足以當吾拜。”于是命人將自己的官服拿來,換上官服,手持笏板,恭敬拜石。米芾拜石的典故可以做多種解讀,有人說米芾是愛石成癡,楊于陛在這首詩中則說,自己對于廉石的癡迷不輸米芾對石的癡迷。 清代周錫有一首《郁林石歌》,文字淺顯,將陸績與廉石的故事娓娓道來: 郁林何為石亦傳, 太守廉名善政全。 姓字其知陸公紀, 仕吳直道為之先。 一朝出為郁州牧, 民饑民寒苦不足。 更憫郡人未知學, 詩書旦暮變其俗。 政成化洽解組歸, 渡海舟輕行李稀。 取得山石置帆底, 廉光久與日齊暉。 今守古守等賢良, 郁林之歌歌且長。 風骨崚嶒石可見, 我民見石思無疆! 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小方廳北抱柱,有對聯曰: 紅藥當階越鄂相輝堆繡被, 青峰架石郁林遙望迓歸舟。 款署“獅子林廳壁己亥嘉平敬題,彭谷孫并書”。出句說的是芍藥花燦爛如錦繡,對句用陸績廉石的典故來形容園林中的石峰。 廉石作為一個傳承久遠的文化符號,昭示著對廉潔品質的推崇,它不僅影響著一代代吳郡陸氏后人,成為其家風教育的“基石”,也是郁林、蘇州這兩個與陸績有關的地方的“寶石”,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一塊無言的石頭,屹立于歷史的風雨中,任由時代變遷,卻有不言而喻的“真善美”。廉石精神及其價值在我國歷史上得到的認同與尊重,豈能與金錢、名利相比? 古有官箴曰:“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边@字字警策、句句藥石的官箴,凸出一個公字和一個廉字,一個廉潔的官員是自帶威嚴的,而無須刻意塑造?!恫烁T》曰:“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本救藗儾灰澋脽o厭,特別是為官者不要貪戀金錢、權位,得到了黃金怨恨沒有得到美玉,已封了公爵怨恨沒能同授侯爵,這種權豪豈不是自甘淪為乞丐了嗎?而知足的人,滿意于粗茶淡飯、布衣裹身的生活,在他們看來,粗茶淡飯要比珍饈美味更香甜可口,布衣裹身要比綾羅綢緞更溫暖幸福,這種快樂是買不來的。 廉石具象化地呈現了古人的教誨,呈現了清廉、知足的美德,睹石思人,更念其精神,怎能不有所感動?!颈疚南瞪綎|省社科規劃項目《新時代儒學發展的“雙創”研究》(20CZXJ01)、孔子研究院課題(22KZYJY05)的階段性成果。作者宋冬梅 是孔子研究院研究員】 |